2021中國互聯網大會 | 加快未成年人網絡保障機制建設 未成年人保護論壇成功召開
2021年07月21日 16:52
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的2021(第二十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于7月13日-15日在京召開,大會主題為“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互聯網引領數字經濟新發展”。7月15日,“未成年人保護論壇”在京舉辦,論壇旨在促進互聯網平臺落實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有效推動未成年人網絡保障機制建設。論壇由中國互聯網協會主辦,北京師范大學、未來網特別支持,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工作委員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處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專家組支持,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明點橋(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點橋”)具體組織。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未來網董事長馬興民,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副會長、數字治理分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院院長李韜,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李欲曉,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未來網總裁萬興亞,最高檢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檢察研究中心主任宋英輝,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王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宗奎,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執行院長高華俊,團中央青少年權益部協商代言處處長滕素芬,北京中關村雙榆樹一小校長丁鳳良,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四葉草"團隊檢察官李思瑤出席論壇。關心支持青少年事業發展的學校、社會組織、媒體、互聯網機構、教育機構代表參加論壇。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
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副理事長黃澄清在致詞中表示,多年來,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在未成年人權益、青少年心理健康、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等方面有諸多舉措與經驗。此次,論壇聯合啟動“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課項目”,并發布《中國互聯網平臺未成人保護發展報告(2021年度)》、推動未成年人保護的公益舉措,加強行業自治,與未成年人一起建立互聯網上“愛”的家園。
作為互聯網和網絡安全領域的專業性行業組織,中國互聯網協會與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將順應時代要求、回應社會關切,積極發揮行業組織優勢,帶動互聯網企業在互聯網平臺上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宣教專區;積極參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加強未成年人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行業規范和標準制定,構建網絡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加強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工作,共創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互聯網空間。
“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課項目”啟動儀式
論壇聯合啟動“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課項目”,采取公益捐贈的模式,由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工作委員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處青少年網絡安全協會專家組、未來網指導,公檢法系統和各合作伙伴提供專業課程設計、講解,網絡教育機構提供教育平臺的技術能力,多方攜手推出適合互聯網傳播的法治文化課程。北京師范大學、未來網、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北京海淀區檢察院、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湖南移動互聯網協會、寧波出版社、作業幫、猿輔導、學科網、明點橋及16歲學生楊若和參加聯合啟動。
未來網董事長馬興民
未來網董事長馬興民表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是一項非常艱巨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政府監管、企業履責、社會監督、學校引導、家庭約束、司法保護的多元參與、協同共治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模式。對于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他認為,一是要推動依法保護見實效。建立完善不同層級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機制、區域督導機制,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延伸到每個角落,覆蓋到每個孩子;二是要加大媒體監督力度,媒體要發揮更大的監督作用,依照法律法規,對侵犯未成年人權益、危害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嚴重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行為堅決揭批;三是要促進社會參與,企業要不斷提高行業自治,發揮行業自律和專業服務的功能,保證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必須尊重、保護每一個未成年人權利,對可能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現象和行為設置一定的風險防控機制,并提供及時有效的救濟措施;四是要創造更多有益的內容產品,堅持貼近未成年人、貼近時代,創作更多未成年人喜愛的內容產品,發揮科普、教育、感化、警示的作用,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他表示,唯有文明、健康、安全的網絡生態,才能與未成年人的成長一路相伴。未來網將加倍努力,為未成年人撐起一片網絡干凈空間,承擔起保護未成年人的時代重任。
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副會長、數字治理分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院院長李韜
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副會長、數字治理分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互聯網發展研究院院長李韜表示,實現未成年人自由全面發展目標,讓每個少年兒童享有尊嚴地生活,有一個共同而美好的未來,需要保障未成年人免于侵害的權利和促進發展的權利。“青少年網絡素養”課題組長期致力于青少年網絡素養的研究,開創了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和實踐體系,開展了大量的學術科研和教育實踐創新工作。同時,北京師范大學自覺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納入數字治理研究內容,構建了一套互聯網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未成年人保護是其中重要評價指標。北京師范大學愿與社會各界一道,加強未成年網絡保護方面的交流合作,致力于保護未成年人免于侵害、促進其全面自由發展。
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工作委員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處青少年網絡安全教育專家組、未來網、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互聯網平臺未成年人保護發展報告(2021年度)》。
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
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介紹了《中國互聯網平臺未成年人保護發展報告(2021年度)》(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綜合選取6類145個互聯網平臺為樣本,采集其用戶協議、隱私條款等文本內容,以《未成年人保護法》等10多項法規政策為框架,綜合信息提示、技術保護、防沉迷(綜合)管理、應急投訴和舉報機制、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等6個維度的16個指標,通過量化的指標分析現有互聯網平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現狀、特征與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呼吁構建起企業、家、校、社會四位一體的保護網。
最高檢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檢察研究中心主任宋英輝
在論壇的主題發言環節,最高檢研究基地、北京師范大學未成年人檢察研究中心主任宋英輝作報告。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亮點進行了解讀,總結了新頒布的未保法的一些特點,包括針對未成年人保護一些突出的問題回應社會關切、立足實際總結有利的經驗、加強地方立法、完善保護體系并織密保護網絡、完善細化規定、增強法律的剛性。而在法律條文的設計上,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亮點多多,具體包括確立了最有利未成年人的原則、明確了國家的兜底責任、建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確定了強制報告制度、實行密切接觸未成年的人員入職查詢和從業禁止、規范媒體的報道,明確煙、酒、彩票售賣、網吧,還有酒店等經營性場所的責任,規定了檢察機關的監督權并督促機制起訴權、公益訴訟權等等,以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等。
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林子英
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林子英以“課件、試卷、解析中的著作權保護邊界”為題發言,梳理了信息教育平臺在維權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線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存在著盜版資料侵權、法律邊界不清晰等法律問題。關于音視頻網課版權保護,新的版權法提出了視聽作品的概念,比從前電影作品的界定更加寬泛,在這一問題上給予了很好的解決方案;而針對具體的試卷資料,她認為應該對于不同的類別具體分析,從而更好地進行作品保護。未成年人網絡課程傳播需要做好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優秀作品的授權和傳播,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工作委員會將推動團體標準的制定,規范課程開發,署名規范,互聯網平臺授權使用的管理等。
《報告》梳理了“課件、試卷、解析中的著作權保護邊界”,指導未成年人課程開發、授權,為互聯網廣泛傳播提供基礎研究的支撐。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宗奎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周宗奎以“青少年網絡素養的培養”為題發表主題演講。他介紹了華中師范大學青少年網絡心理行為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成果、青少年網絡使用信息狀況,以及在網絡素養教育課程體系上的探索。實驗室的青少年網絡使用調查包括使用時間、方式以及與一些未成年人發展相關的適應指標。在網絡使用時間上,不同年齡的中小學生互聯網平均使用時間呈增長趨勢,年齡越大使用時間越多;在網絡使用方式上,中小學生的網絡使用分為三大方式,信息使用、人際交往與休閑娛樂。他建議,要推進網絡信息內容的評級制度,加大力度凈化網絡,落實培養網絡素養工作,全面提升數字化社會的適應和創造能力。基于這些考量,實驗室與騰訊研究院的DNA項目合作,探索網絡素養課程。網絡素養體系分為六個主題,網絡平衡和健康、網絡的隱私和安全、網絡主題和身份、網絡人際關系溝通、網絡心理應對和信息利用能力,實驗室基于這一基本框架,并結合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落實每一個年齡、每一個學期一個課程體系。最后,他將這些網絡素養課程可以歸結一種課程理念,全員、全程框架引導,積極活動為主,引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積極發展。
“未成年人網絡保障機制建設”圓桌討論
在圓桌討論環節,論壇以“未成年人網絡保障機制建設”為主題,邀請了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執行院長高華俊、團中央青少年權益部協商代言處處長滕素芬、北京中關村雙榆樹一小校長丁鳳良、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檢察院第七檢察部、“四葉草”團隊檢察官李思瑤就該主題發表了對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看法。
高華俊表示,未成年人保護已經從傳統的網絡保護發展到新時代的網絡保護,保護的內容、主體、方式都要發生變化,在社會保護中營造兒童的友好環境,加強社會工作,對于未成年人行為上的風險進行預防、干預和矯治。滕素芬分享了團中央在維護未成年人網絡的合法權益方面所做的工作。團中央充分推動未成年人網絡立法,利用強有力的工作平臺和工作機制加強網絡空間專項治理,積極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建立新型權益保護機制,發揮政策倡導和社會倡議功能,代言青少年在未成年人權益保護上的合法訴求。丁鳳良分享了學校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具體實踐,包括學校教師對學生進行正向引導的方式、互聯網文明發言和使用方法、科學合理地發揮互聯網優勢用于學習、對學生帶手機到校園的方法等。李思瑤介紹了檢察機關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中所充當的角色,檢察機關不僅要辦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還要立足司法保護的定位去落實和監督其他五大保護,督促其他未成年人保護的主體履行好保護職責,并分享了一些檢察機關在具體案件中的具體措施,希望各界共同參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