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協會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對互聯網行業發展影響的<br />調研分析及政策建議
2020年02月15日 12:11
為助力打贏疫情攻堅戰,深入了解和掌握疫情對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影響,中國互聯網協會啟動了“疫情對互聯網行業發展影響”的專項研究,通過調查問卷、企業訪談等方式對近百家互聯網企業進行在線調研,獲取真實有效的行業數據和信息,客觀評估疫情對互聯網行業發展的有關影響及趨勢,為主管部門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疫情對于以輕資產為主的互聯網企業影響小于傳統產業,但在人力成本等資金問題的影響下,中小企業同樣普遍存在較大運營壓力。短期來看,在線旅游等網絡生活服務業受到較大沖擊,網約車、跨境電商、網絡營銷等產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階段性負面影響,交易規模大幅下滑。與此同時,以網絡游戲為代表的網絡文化娛樂產業穩中有升,形成新的行業增長點。長期來看,疫情進一步刺激了線上服務需求,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業務需求激增,在線旅游等受疫情影響巨大的產業也有望形成“V型”反彈增長。此外,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將進一步提速,產業互聯網將迎來新的市場增長空間,我國數字經濟將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具體分析如下:
一、疫情對互聯網行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1.收入銳減而經營成本不減,企業面臨經營壓力
疫情期間,互聯網行業經營環境發生巨大轉變,企業在日常管理運營、業務需求變更等方面迎來一系列挑戰。
一是目前互聯網公司部分業務陷入停頓狀態,而房屋租金、人力費用、貸款利息等許多固定運營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沒有減少,對企業現金流和持續運營造成巨大壓力,部分企業表示賬上資金僅夠維持半年的正常運營。
二是雖然疫情期間部分在線業務需求激增,但為爭奪該增量市場空間、增強用戶粘性,各企業紛紛推出免費產品及服務,再加上為保障網絡服務效果調度服務器虛擬資源等成本支出,企業運營成本持續提升,企業增量不增收現象表現突出。
2.部分互聯網垂直產業發展受挫,交易規模大幅下滑
旅游產業近乎停滯,在線旅游嚴重受挫。在疫情期間,國內文博和旅游景區暫停開放,近80%酒店停止經營,酒店和民營景區的現金流在短期內大幅減少。自1月27日起,全國暫停境內外跟團游和“機票+酒店”半自助旅游產品,在線酒店住宿訂單量大幅下滑,退訂訂單在數日內達數百萬人次,在線旅游產業嚴重受挫。
網約車出行需求明顯下降,網約車司機收入銳減。疫情爆發以來多個城市陸續停止網約車服務或限制網約車服務,受停運影響的司機眾多。隨著疫情的擴散,網約車出行整體需求呈現下降趨勢,司機收入將明顯減少。
跨境電商出口受沖擊,影響出口貿易。跨境出口電商行業受到短期沖擊,部分跨境零售買家宣布調整補貨計劃,要求延遲發貨,或是直接提出退款退貨,部分中小跨境電商遭遇生存危機,對我國出口貿易產生一定影響。
物流配送能力不足,電商交易效率下降。受疫情影響,物流配送效率有所下降,網絡零售業務中時效性最強的“即日送達”和“次日送達”出現明顯延后,電子商務交易效率大幅下降。除此之外,物流配送能力降低還影響到工業原材料供給,供貨能力減弱導致產業鏈上下游生產效率隨之降低。
3.廣告業務萎縮,網絡營銷收入下滑
長期以來,網絡營銷作為互聯網企業的主要盈利點之一,一直以交叉補貼方式支撐非盈利網絡業務的正常運營。在疫情期間,受實體經濟下滑影響,廣告主大幅縮減廣告投放預算,互聯網企業網絡營銷業務受挫,整體營收出現下滑,個別企業互聯網業務收入同比下降達53%。據初步統計,醫療、醫美、旅游、招商加盟、生活服務等行業的廣告投放下降幅度較大。
二、疫情為互聯網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受疫情影響,出現了醫療資源緊張、人口流動凍結、中小學延期開學、各單位居家辦公等客觀現象,由此產生了部分傳統業務以線上代替線下的新需求,互聯網業務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具體情況如下:
1.線上線下聯動,互聯網醫療成為抵抗疫情重要保障手段
隨著疫情發展,部分地區的發熱門診、醫院床位已嚴重超載,多地出現醫療物資短缺、醫務工作者超負荷運轉的問題。同時,大量民眾涌向線下醫療機構,大大提高了交叉感染的風險,增加了疫情的控制難度。“互聯網+醫療”積極發揮自身線上咨詢問診、遠程診療、自我篩查等兼顧安全性與便捷性的獨特優勢,助力對抗新冠肺炎的戰役。
目前,提供免費在線咨詢問診服務的互聯網醫院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公立醫院建立的互聯網醫院,主要提供新冠肺炎在線咨詢、問診等服務,有些地方還建立了互聯網醫院24小時值班制度。另一類是互聯網企業建設的互聯網醫院,主要提供在線輕問診、網絡家庭醫生等服務。
2.全國延期開學,在線教育成為學習有效補充手段
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均延期開學,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在家上課這種新形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在線教育成為在特殊時期解決學生持續學習的有效補充手段。
3.用戶碎片化時間充裕,網絡娛樂產業穩中有升
在人口流動性降低之后,用戶獲得了更多碎片化時間,"宅消費"滲透率加速提升,客廳娛樂成為疫情時期重點應用,游戲、網絡直播、短視頻、在線閱讀等業務需求明顯增加。手游《王者榮耀》在大年三十當日流水達20億元;《和平精英》由于大量玩家集中涌入,致使服務器過載宕機;頭部棋牌類游戲下載量峰值較疫情前上漲200%,網絡娛樂產業在特殊時期穩中有升。
4.生鮮電商用戶需求高漲,促使運營服務升級
為減少與外界接觸,許多消費者選擇在線購買生鮮類產品,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平臺出現了訂單暴漲、商品缺貨、配送負載等情況。高頻次配送需求、商品質量保障以及后端供給壓力促使生鮮平臺全力打磨運營服務能力,提升運轉效率,生鮮電商產業有望借此契機步入高速發展期。
5.遠程辦公保障企業正常運轉,軟件服務業迎來發展契機
疫情期間,遠程辦公需求劇增,各互聯網企業紛紛推出企業級辦公應用,提供網絡電話、在線視頻會議、多人協作平臺等遠程辦公工具,同時調度運算資源,提升并發處理能力,保障各單位業務正常運轉,軟件服務業和企業信息化平臺建設迎來發展契機。
6.互聯網業務新需求助力云服務平臺市場拓展
隨著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網絡視頻、遠程診斷等各類線上業務需求的提升,云服務、數據服務等產業迎來較大市場增長空間。在線業務新需求對網絡能力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網絡基礎服務、傳統產業數字化等產業互聯網市場發展前景較為看好。
三、發展趨勢預測
1.疫情催生消費新習慣,線上產業鏈迎來發展機遇
本輪疫情讓群眾進一步邁入“宅生活”,從長期來看,“無接觸式”工作、生活方式將給線上產業鏈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包括遠程協同辦公、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醫療以及外賣配送等領域,都將形成新的市場增長空間。
2.疫情褪去后,受挫行業積蓄需求將快速反彈
從需求端來看,疫情致使第三產業受到巨大沖擊,餐飲、旅游、消費娛樂等產業嚴重受挫,用戶需求急劇萎縮,各領域相關在線服務也隨之停滯。但用戶需求并非驟然消失,而是在階段性沖擊下積蓄起來,靜待疫情褪去反彈爆發。借鑒2003年非典期間的旅游業歷程經驗,在非典結束后的第一個月旅游業就迎來了報復性增長,在線旅游訂單量大幅反彈,甚至超越了非典前的水平,在線旅游產業隨之步入高速發展期。因此,相關市場有望在疫情褪去后回暖,煥發新一輪繁榮。
3.靈活用工與分布式協作或將成為共享經濟新常態
疫情期間不同產業的用工形式逐漸形成兩極分化態勢,以餐飲業為代表的線下勞動密集型產業出現勞動力過剩,人力資源閑置;以快遞、外賣為代表的O2O生活服務業出現用工荒,人力資源不足。新形勢下的不同勞動用工需求逐漸衍生出新的生產關系、新的生產資料分配模式,如部分餐飲業協調員工入駐外賣門店,參與打包、分揀、上架、配送等工作,實現“人力”分布式協作;部分企業將自家自媒體部門轉包給其他企業運營管理,實現“專業能力”分布式協作;部分直播平臺將自家主播所生產的直播內容分發至其他網絡視頻交互平臺,實現“勞動成果”交互式協作。上述舉措或將成為共享經濟新的演進方向,所共享的不再是閑置資源,而是“人力”或“專業能力”,以靈活用工為主要展現形式進行分布式協作,從而整合優化行業人力資源,實現社會生產效能最大化。
四、關于互聯網行業疫情防治的政策建議
1.政府出臺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針對重點受災產業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疫情期間,餐飲、旅游、零售等產業嚴重受挫,以在線旅游為代表的網絡生活服務企業損失巨大,若疫情持續超過三個月,則部分企業難以為繼,形成倒閉潮。建議政府針對相關行業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其中具體涉及:實行階段性增值稅減免政策;減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在疫情期間對中小企業的社保繳納進行減免或允許延期繳納;對于支援疫區捐贈物資的企業,根據相關接收單位的證明,予以稅收抵扣;拓寬失業保險基金使用范圍,對于在疫情期間停業但仍給員工發送工資的企業或單位,給予一定的補貼,緩解其現金流壓力,穩定就業。
推動減租免租,減輕商戶經營成本。現金流緊張,運營成本壓力過大已成為企業抗疫階段的主要困難。建議政府所屬的物業帶頭減免疫情期間商戶的租金及物業費的同時,可鼓勵和支持社會上的物業企業減免商戶的租金,幫扶企業渡過疫情。
實行靈活薪酬制度,緩解企業現金流壓力。對于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允許企業在與員工充分溝通后,采取靈活薪酬制度,可適當調整階段性薪酬,通過實行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就業崗位。對暫無薪酬支付能力的企業,可在與員工協商后工延期支付薪酬,緩解企業資金運轉壓力,鼓勵員工同企業一起共渡難關。
保障生活服務業企業用工,盡快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為應對疫情,除了武漢等疫情嚴重地區采取封城措施外,很多地方也采取了封區、封村的做法,導致返鄉群體滯后返工或無法返工,城市用工呈現出短期勞動力缺口,對城市必須的生活服務業正常運營產生較大影響,對互聯網平臺的業務開展影響也很大。建議在保安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保障城市生活服務業必須的企業用工,從而盡快恢復經濟社會秩序。
2.鼓勵互聯網企業結合自身技術優勢,共筑疫情防線
善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提升社會整體綜合防治能力。一是鼓勵人工智能企業利用算法、算力優勢,配合參與疫苗研制,加快疫苗研制速度;二是鼓勵各區域重點構建基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疫情預警系統,及早發現潛在群體疫情風險;三是鼓勵各地衛健委構建分級診療信息系統和醫院信息收集系統,通過人工智能輔診能力,強化基層醫療水平,在類似情況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合理安排基層分診;四是通過人工智能賦能的慢病管理實現疾病隨訪、信息收集及疾病管理等功能,賦能街道居委會等基層政府,實現信息全掌握,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五是通過人工智能問診能力賦能互聯網醫院,提升就診效率,為在家隔離民眾和基礎排查提供技術支撐;六是促進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參與公共服務應急響應機制建設,出臺激勵政策,鼓勵企業結合自身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公共服務項目建設。
適度放寬政策限制,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建議適度放寬互聯網診療相關政策,推動互聯網醫療行業高速發展。一是放寬互聯網醫院牌照申請資質條件,促進互聯網醫療平臺與實體醫院深度合作,開展在線診療、在線開藥等醫療核心業務,逐步開放線上首診模式;二是進一步打通醫保支付渠道,允許符合要求的互聯網首診、復診的診療費用和藥品費用可以使用醫保支付,首診和復診開具的處方可以在實體藥房或互聯網上購買藥品;三是允許醫生多點執業,緩解現階段醫療平臺的醫生供給難題,為醫生多點執業提供機會;四是推動醫療的平臺化服務,搭建互聯網醫療監管平臺,打造區域數字健康平臺,幫助實體醫院搭建互聯網醫院平臺;五是促進診療數據線上線下互通,線上已開出的檢驗、檢查醫囑可對接線下預約服務,實現平臺與屬地醫療機構的無縫對接,共建健康維護體。
支持外賣配送,鼓勵無接觸式配送服務。外賣配送可以在減少人員不必要聚集的前提下,滿足剛性餐飲需求。建議疫情期間允許和支持互聯網平臺在疫情期間繼續開展外賣配送業務;允許衛生條件好、員工防范設施到位的餐飲企業正常營業;鼓勵“無接觸配送”模式,在寫字樓、住宅小區統一設置快遞、外賣無接觸取餐(取貨)點,在寫字樓、醫院等地方推廣“智能取餐柜”;探索無接觸式配送服務長效機制建設,提升物流配送效率。
建立城市疫情影響評估機制,酌情恢復物流交通能力。建議建立城市疫情影響評估機制,針對實際情況采取動態的網約車運力調整措施。疫情嚴重、確有嚴防嚴控需要的城市,讓網約車和出租車共同接受指揮、同上同下,為城市運轉提供基本的應急保障運力。
中國互聯網協會
2020年2月14日
(編輯:董暢 校審:戴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