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的五年】插翅騰飛,江蘇聚力邁向互聯網強省
2017年09月28日 16:44
中國江蘇網訊 9月26日,第五屆江蘇互聯網大會在南京舉行,3000位互聯網學術界、企業界有重要影響力的知名學者和領軍人物相聚在古都南京,圍繞互聯網發展的時代命題,交流成果,分享思想,共謀未來。
從首屆江蘇互聯網大會“創業創新創優”的主題,到第二屆大會“跨界融合轉型升級——擁抱互聯網發展下一個20年”,到第三屆大會“互聯網+,促進融合創新,驅動轉型升級”,到第四屆大會的“融合創新、共建共享,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再到本屆大會的“聚力數字新經濟,共建網絡新空間”。五屆互聯網大會主題依次遞進,見證了砥礪奮進的五年,也見證了“互聯網+”融合下的“江蘇蝶變”。
全省網民達到4513萬人,聚力邁向互聯網強省
當前,江蘇正處在從互聯網大省邁向互聯網強省的當口。一組數字可窺江蘇互聯網發展之迅猛——江蘇在互聯網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基礎設施建設位居全國第一方陣,光纜建設308萬全國第一,移動互聯網基站39.5萬座全國第二,手機用戶4364萬,互聯網企業2000多家。
江蘇,有著良好的互聯網基因。目前江蘇全省網民達到4513萬人,普及率為56.6%,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4個百分點。在江蘇,互聯網早已滲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各行各業都在被互聯網化,不管是電商、在線旅游、網約車等商務應用,還是政務服務等領域,互聯網的應用都非常普及。2016年,江蘇網絡購物用戶使用率達65.4%,在線旅行預訂用戶使用率達45.7%,網上外賣用戶使用率達42.6%,江蘇網民中有9%的人使用過政府網上辦事服務,互聯網不斷改變著江蘇人的生活方式。
農網升級正在不斷縮小江蘇城鄉“鴻溝”。去年,國家部分省份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正式啟動,江蘇鹽城、連云港等9市共1942個行政村光纖寬帶網升級。電信普遍服務項目實施,實現全省農村光纖寬帶網絡的全面升級和深度覆蓋,縮小城鄉“數字鴻溝”,為“互聯網+三農”提供堅強的網絡基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江蘇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正在不斷加快。到2020年,江蘇將實現光纖寬帶網絡和4G無線網絡城鄉全覆蓋,城鎮和農村家庭寬帶達到1G接入能力。國家5G網絡試點工作率先落戶南京、蘇州,智慧之城、未來之城已經觸手可及。


互聯網領域的新技術在江蘇不斷催生,無錫鴻山、雪浪物聯網小鎮、南京未來網絡小鎮、常州石墨烯小鎮等互聯網+的特色小鎮在各地次第綻放。國家“未來網絡”就藏在南京江寧的未來網絡小鎮里,未來網絡試驗設施項目建設周期約為5年,將投入建設資金16.7億元,為我國全面提升網絡創新能力,增強網絡產業核心競爭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的網絡環境,實現“網絡強國”、“中國制造2025”目標提供重要支撐。
產業蝶變,互聯網+駛向經濟“新藍海”
這五年來,江蘇的互聯網產業生態日漸成熟,江蘇經濟在這個孕育激蕩、持續迸發的時代破繭成蝶。據統計,江蘇信息經濟總量超過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增幅達到24%,占GDP比重達到32.15%,
2015年,江蘇出臺《關于加快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全國省級政府層面中出臺的首個互聯網平臺經濟發展相關意見。“互聯網+”為江蘇發展提供了一片肥沃的“新空間”。傳統制造業被互聯網“喚醒”,互聯網+健康、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體育等新產業如雨后春筍一般茁壯發展。
在本屆互聯網大會上,“江蘇互聯網名企匯”榜單發布。蘇寧控股集團、同程旅游集團、蘇州蝸牛、江蘇運滿滿科技有限公司、三六五網絡有限公司、五星控股有限公司、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福佑在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丹陽颶風股份有限公司、中聯互聯企業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上榜,“江蘇互聯網名企匯”成為了江蘇互聯網行業發展水平和規模的新名片。
去年,首屆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在江蘇召開。五年間,智能制造的號角早已在江蘇奏響,全省工業企業集體“觸網”。目前,江蘇已創建388個省級示范智能車間,覆蓋了機械、汽車、輕工等主要行業。示范智能車間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裝備比重達83.4%,裝備實現互聯互通,聯網率達87.8%。到“十三五”末,江蘇全省將建成1000個智能車間(工廠),規模以上企業關鍵工序核心裝備數控化率超過80%,大中型企業實現全覆蓋,智能裝備產業整體實力居國內領先水平。
江蘇早已意識到,在繼土地、能源之后,物聯網將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之一,在這場決勝未來的產業變革中,早已走在了全國前列。兩屆世界物聯網博覽會落戶中國物聯網發展的發軔之地——江蘇無錫,物聯網發展的朝陽在太湖之濱噴薄而出。


2016年,江蘇物聯網產業實現業務收入4610億元,近六年的年均增長達28%,以無錫為核心、蘇州和南京為支撐,一體兩翼多元的物聯網產業布局正在形成。江蘇在核心芯片、通信協議、協同處理、智能控制等領域突破了一大批關鍵技術并實現產業化,全省涌現出一大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骨干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物聯網技術創新先導區、產業發展集聚區和應用示范先行區。
“網”聚社會正能量,畫出最大“同心圓”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江蘇網絡社會組織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登記注冊的骨干網絡社會組織已達300余家。網絡社會組織這一“第三部門”,在畫好網絡“同心圓”、弘揚網絡正能量上發揮著獨特優勢。


江蘇鎮江市在十年前就開始深耕網絡社會組織發展,目前,鎮江城區有主要網絡社會組織40多個,核心成員約2萬人,經常參加活動的10余萬人,占城區總人口數的10%左右。2016年7月,鎮江在全國設區市中率先成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鎮江市網絡社會組織共開展有周末敬老院志愿服務、“星星的孩子”關愛自閉癥兒童行動、“黃手環”關愛失智老人行動、西藏、綿竹定點助學行動等20項重點公益服務項目,服務對象幾乎涵蓋所有弱勢群體,并根據自身特長開展特色服務。這些網絡社會組織發展各有側重,網上網下建言立言,成為了推進城市進步新生力量。
不僅是鎮江,江蘇各地網絡社會組織近年來蓬勃發展,積極投身網絡宣傳、網絡公益、網絡創業、網絡文明活動,形成了一大批像常州的“一加愛心社”、蘇州的“新媒體聯盟”、無錫網民公益體育大會、鎮江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揚州“小艷子”網絡義工、泰州網民春晚、鹽城“鶴友之家”黨員義工服務站、徐州“守望家園”生態文明建設基金等有特色、有影響的品牌,在組織公益服務、引導社會輿論、傳播主流價值、推動網絡治理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今年6月,全國網絡社會組織工作推進會在江蘇召開,“江蘇經驗”得到與會代表們的一致好評,其中8個項目入選了2016—2017年度(第一批)全國網絡社會組織品牌項目。而在本屆互聯網大會上,江蘇省網絡社會組織“同心圓”工程也正式啟動。“同心圓”工程以加強網絡社會組織孵化培育、監督管理、作用發揮、扶持保障和黨建工作為抓手,團結凝聚互聯網從業人員、專家學者、志愿者和廣大網民,共繪網上網下同心圓。從2017年到2019年底,“同心圓”工程將分調查摸底、培育建設、提升完善等三階段推進。
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傳遞網絡正能量,共同營造向善向美、至真至純的網絡環境,每一個江蘇網民正在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凝聚起了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強大力量。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拓 朱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