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個國家級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成立
2017年02月28日 10:40
【賽迪網訊】2017年2月27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技術開發公司發起、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授權批準的,專業從事知識產權評估和企業價值分析的權威認證機構——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在北京宣布成立!這意味著中國首個國家級知識產權評估認證機構今天開始正式對外投入運營。
新聞發布會上,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正式發布自主研發的“國專知識產權評估系統1.0版”(以下簡稱國專評估1.0版),該系統經過國內權威專家的評議鑒定,認為“國專評估1.0版”具有極強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對知識產權產業化、市場化具有引領性和指導性。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先生,中國專利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徐健先生,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董事長鄒剛先生等有關負責人,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100家新聞媒體共同見證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的成立和國專評估1.0版的發布。
為解決難題,國專中心應運而生
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當今中國已成為當之無愧的知識產權大國。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133.9萬件,同比增長21.5%,連續6年居世界之首,是繼美國、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百萬件的國家。
但是,目前中國知識產權長期面臨統籌難、評估難、轉化難、保護難、交易難、管理難、融資難等多難局面,特別是專利評估技術難上加難,這為專利技術推動創新和經濟發展增加了難度。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在致辭中指出, 由于知識產權具有的時效性、無形性、專有性及權利的有限性等固有特征,使得知識產權價值存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素。比起有形資產,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更為復雜。從總體上看,知識產權評估能力不強,評估方法單一,評估手段滯后,遠不能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市場要求,直接制約了知識產權運營產業的壯大發展。
難題雖不少,但中國加快知識產權建設的決心不會動搖。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知識產權作為現代產權制度的重要構成、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保障,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知識產權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不斷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推動知識產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知識產權強國,乃大勢所趨。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在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授權批準、國家知識產權局監督指導下,于2016年7月12日注冊成立,今已投入正式運營,面向全國市場提供專業的知識產權信息咨詢服務、知識產權評估、知識產權價值評估、基于專利的企業價值評估、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等業務。
服務企業和政府,提供權威評估分析報告
國專中心將面向全國市場,為政府管理部門、金融證券投資機構、科研機構及科技園區、知識產權交易相關方、行政執法及司法機構,提供專業、權威的知識產權評估,基于專利信息的企業價值分析,企業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和知識產權信息咨詢等業務,并出具評估分析報告。
國專中心的產品包括但不限于:知識產權評估報告、知識產權價值分析報告、基于專利信息的企業價值分析報告、按需定制的知識產權咨詢報告。這些產品:一、有利于企業合理估算企業價值、提升企業信用等級,爭取知識產權的融資貸款,上市和準上市企業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等;二、有利于金融機構把控信貸風險,減少損失;有利于證券公司分析披露知識產權信息,便于證監會進行監督管理;有利于投資機構規避投資風險、合理估算企業投資價值;三、有利于政府及職能管理部門重大科技活動知識產權評議并出具評議報告,為國家及地方知識產權相關項目的立項審批、成果評獎、財政補貼及稅收優惠政策提供分析依據;四、有利于科研機構和科技園區科研立項評估、科研成果評價、成果轉化和交易等;有利于知識產權交易相關方的創造、轉讓、許可、投資作股、交易、運用等;五、有利于行政執法和司法部門處理知識產權糾紛、依法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探索新模式,推動科技金融創新驅動
創新驅動的關鍵是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因此需要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雙輪驅動”。國專中心就是要為知識產權搭建一個互聯網平臺,逐步形成大數據集聚效應,使知識產權從評估走向全產業鏈服務,讓金融支持助推產業發展,真正實現科技金融創新驅動。
國專中心通過自主創新知識產權評估系統,建立知識產權評估大數據平臺,不斷集合知識產權專業數據、行業數據和財務數據,集聚知識產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和資源,實現知識產權+互聯網的高效融合效應;與此同時,國專中心將以此為起點,全面布局知識產權創造、評估、收儲、流轉、交易、管理、服務等產業發展鏈條,不斷提高知識產權產業化發展水平;知識產權的發展離不開金融強力助推,國專中心將通過不斷探索知識產權銀行、基金、質押、證券化等路徑方式,形成知識產權產業化發展和金融工具創新性安排相互融合推動的新模式,推動知識產權信息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
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執行董事王鶴澄對國專中心的使命和愿景做如下描述:國專中心我們的使命是“為創新創造價值”,我們的愿景和目標是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產業鏈服務內容提供商,成為“知識產權+互聯網+產業化+金融”發展模式的探索者,成為“科技金融創新驅動、知識產權引領未來”的領跑者。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知識產權強國強省戰略提供有力支撐。國專中心的使命是“為創新創造價值”,中心的愿景和目標是成為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提供商,成為“知識產權+互聯網+產業化+金融”發展模式的探索者,成為“科技金融創新驅動、知識產權引領未來”的領航者,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知識產權強國強省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已成立北京、江蘇、遼寧、河北、山東、廣西、吉林等七家省級分中心,發展勢頭十分迅速。
自主創新,國專評估系統1.0版隆重首發
作為此次新聞發布會上的“重頭戲”,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正式發布“國專評估1.0版”。該系統依托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全球專利數據庫資源及專業的專利分析人才資源,結合并運用標準普爾旗下的數據分析咨詢機構—Capital IQ全球的行業數據庫及財務數據庫,自主創新知識產權評估系統,建立了知識產權評估大數據平臺;可對每個細分產業、行業、領域中預評專利技術和企業價值進行更科學合理的評估,出具專業、權威的評估報告書。
國專評估1.0版基于“全國專利信息+全球行業數據+全球財務數據三大數據體系”建立“知識產權評估大數據平臺”,具有可信度高、效率高、穩定性高三大特點。不僅如此,它還實現兩大創新,一、專利質量評價體系與估值方法相結合。以專利數據為依托,以企業價值分析為基礎,將專利質量評價體系與估值相結合,使評估結果更具有科學性、公允性、專業性和權威性。二、人工與智能相結合。該系統建立了“知識產權評估大數據平臺”,實現了知識產權相關數據的采集和應用,通過“人工+智能”相結合,實現了評估過程客觀、高效、統一。1、專利質量評價體系與估值方法相結合
以專利數據為依托,以企業價值分析為基礎,將專利質量評價體系與估值相結合,使評估結果更具有科學性、公允性、專業性和權威性。
2、人工與智能相結合
建立了“知識產權評估大數據平臺”,實現了知識產權相關數據的采集和應用,通過“人工+智能”相結合,實現了評估過程客觀、高效、統一。
經過科研人員三年多的潛心研究,半年多的自主研發,封閉測試,國專評估1.0版在評估內容、大數據平臺、全球化以及專業人才等方面具有獨特的比較優勢,特別是國專中心依托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全球專利數據庫資源及專業的專利分析人才資源,集聚了一批資產評估專家和金融分析師等專業分析人才,大大提高了知識產權的評估質量。
據國內權威專家介紹,國專評估1.0版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評估系統,具有精準度高、耗費時間短、操作簡單容易等特點,標志著中國擁有自主的專利評估軟件系統和方法工具,對打通知識產權全產業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引領未來,為實現知識產權強國做出貢獻
正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所言:“知識產權是使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和紐帶。”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是創新和市場之間的橋梁。知識產權通過賦予創新成果的財產權,進一步賦予了創新主體對創新成果的支配權和使用權,以及通過成果轉移轉化獲取收益的權利。
所以,知識產權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而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則擔負起保障知識產權得到權威、專業、準確的評估的責任。一個權威、專業的知識產權評估體系的建立,將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創業熱情,助力知識產權大國實現商業增值,從而推動中國改革開放的巨輪前行。
國專中心董事長鄒剛在致辭中表示,國專知識產權評估認證中心將以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為引領,不斷探索知識產權發展的新模式,新技術,新機制,為中國知識產權的產業化,資本化,國際化做出重要的貢獻。
國專中心的成立,是中國知識產權評估與管理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標志。未來,在把知識產權強國藍圖變為現實的偉大實踐中,國專中心勢必將做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