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召開
2016年09月07日 09:45
新華網北京9月7日電 9月6日,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與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三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開幕。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表示,面對“萬物互聯、智能融合、全球競合”的全新產業發展格局,兩岸產業界應共同把握歷史機遇,激發創新活力、發展動力與合作潛力,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并就如何共同提升中華民族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與競爭力提出三點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致辭
懷進鵬表示,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兩岸產業界需要進一步加強合作,才能更好應對挑戰、贏得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當前,全球產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調整,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與制造業加速融合滲透,成為構建新型制造體系的重要力量,引發制造業基礎設施、生產方式、創新模式和管理理念的持續變革。可以說,新一代工業革命是一場全球化、網絡化、智能化、標準化體系下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競賽,是全球產業價值鏈、生態系統的一次重大變革。未來我們面對的將是“萬物互聯、智能融合、全球競合”的全新產業發展格局,今后的3~5年我們將迎來制造業創新變局的關鍵時期。希望兩岸產業界能夠共同把握住這一發展機遇,以創新驅動、標準引領為核心,激發兩岸信息產業的創新活力、發展動力和合作潛力,積極培育發展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和新業態,實現優勢互補、利益共享,共同提升中華民族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
針對兩岸產業合作,懷進鵬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推進技術創新合作。鼓勵兩岸產業界共同建立基于互聯網的協同創新平臺,最大程度匯聚兩岸產業界的創新資源和創新力量,加快形成基于平臺化的新型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模式。二是深化產業發展協作。鼓勵兩岸產業界圍繞TD-LTE/5G、智能制造、云計算、傳感器等重點領域,推動兩岸企業和研發機構在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市場開拓和技術服務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兩岸產業鏈條的有效銜接和綜合推進。三是打造共通標準品牌。需要持續推動兩岸產業界瞄準共同關注的重點領域,從單點、單個共通標準制定向系統化、體系化共通標準建設轉化,進一步擴大共通標準在兩岸產業界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第十三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現場
開幕式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和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公布了《集成式雙端LED燈安全要求》、《整機柜服務器整體技術要求》等7項共通標準和云計算產業案例匯編2.0版。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和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簽署了《海峽兩岸推動智能制造共通標準制定合作備忘錄》,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電信發展產業聯盟(TDIA)和華聚產業共同標準推動基金會、臺灣資通產業標準協會簽署了《海峽兩岸推動5G合作備忘錄》。
來自兩岸的信息產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和各方面人士500多人與會。
從2005年至今,論壇已發展成為兩岸信息產業交流合作的一個重要標志,兩岸業界累計形成了320項產業共識,公布了38項兩岸共通技術標準。論壇已發展成為兩岸信息產業標準領域規模最大、參與企業眾多、影響力最廣的交流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