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奚國華信息化提案:首提網絡空間部署
2013年03月06日 16:02
兩會上,很值得關注的是一份來自中國移動奚國華董事長有關“大力推進國家信息化戰略”的提案,其中提及抓緊制定《國家網絡空間發展和安全戰略》,對我國現有的網絡空間安全政策和管理手段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反思,找出優點和弱點,成功和不成功之處,完善形成科學的網絡空間治理和安全觀。這是在美、俄、英、法、印、日、德、韓等國家均將網絡空間部署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之后,由我國電信運營商“兩會”代表首次將國家網絡空間的發展和治理策略提上議程。在這份提案中,還可以捕捉到一些新風向。
推進信息化:信息產業領域的新機遇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建設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促進信息網絡技術廣泛應用。“以擴大國內市場應用、重要關鍵技術攻關為重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這意味著以TD-LTE、物聯網等為基礎的一批新興業務應用將助推新一輪信息化發展的革命浪潮。
奚國華信息化提案中提及,信息化關系國家發展大局,“應將大力推進信息化作為一項重大國家戰略任務來抓”。
國家信息化不只是一個技術問題,關系國家發展全局,涉及經濟、社會、科技、外交等各個方面,對信息產業良性發展意義重大。當前,電信運營商面臨來自傳統領域和互聯網企業的雙重競爭壓力,移動信息化的發展將使電信運營商向移動互聯網企業迅速借鑒經驗,以此在政企客戶等高端通信用戶市場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提升信息化水平 打造集約型社會
眾所周知,國際上多個國家寬帶戰略實施的案例證明,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成為大幅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有力手段。
此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3年工作部署時已指出,“我們面臨的機遇,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
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的興起,在公共安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領域,圍繞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可以打造智能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物聯網推進大氣、水、土壤等突出環境污染的檢測和治理,同時,也可有效健全食品藥品的安全監管,從生產源頭到消費全程監管。通過圍繞生產制造、商貿流通、物流配送和經營管理流程,可以推動物聯網技術的集成應用。車聯網可以為智慧城市提供支撐,改善擁堵、停靠等一系列交通問題;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普及,可實現能源資源的節約和循環利用。
實際上,信息化的發展是有效拉動擴大內需、促進社會發展的實質舉措之一,可推動工業、農業、交通、醫療、文化等領域基礎設施的建設,而移動信息化則為用戶的體驗提供了便利,如移動醫療、教育信息化等等。
跨界融合是信息化的一大趨勢,盡管我國提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但真正能夠讓傳統行業獲發新機,帶來社會集約效應的還是信息化。
加強頂層設計
當前,中國已經和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一起,同步地進入了一個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水平是國家比較優勢的衡量標準和決定國家力量的象征。
在提案中,奚國華也不無憂慮地指出,“2007年以來,我國與發達國家在信息化領域差距正在重新拉大”。
歷經二十多年,從前身是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到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劃歸工信部,推動國家信息化建設的主管部門一直在跌宕起伏中推動社會發展。
奚國華認為,應完善國家信息化的管理體制,在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之下建立一個常設辦事機構,為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提出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建議。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適時指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科技創新驅動信息化發展:須展開攻關戰
十八大報告指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據政府工作報告披露,中央財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計8729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8%。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07年的1.4%提高到2012年的1.97%,企業研發活動支出占比超過74%。
目前,在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五大核心技術領域,即高性能計算機、操作系統、數據庫技術、網絡交換技術和信息資源庫,全部被國外IT巨頭壟斷。
奚國華在提案中指出,“充分認識要像‘兩彈一星’、‘航天航空航母工程’一樣組織信息化核心技術國家攻關的必要性,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等信息化核心技術領域組織攻關。
同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訂有利于信息化發展的財稅和投融資優惠政策,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對信息化創新和應用的支持力度,加強信息化人才培養和持續提高全民信息素質。
(編輯:Je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