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機構動態丨“人工智能賦能數字鄉村建設”采風活動——走進眉山永豐村
2024年05月22日 14:48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深度調研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賦能數字鄉村建設的生動實踐,宣傳推廣數字鄉村發展的成果和經驗,5月16日,由中國互聯網協會指導,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文化與數字傳媒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作委員會”)聯合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共同組織開展了“人工智能賦能數字鄉村建設”采風行活動暨AI數字人賦能數字媒體建設交流會。
央視網、光明網、中國網、中新網、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中國食品報、北青網等單位的記者們前往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永豐村參與“人工智能賦能數字鄉村建設”主題采風活動。永豐村幅員面積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320畝,建有高標準農田3100畝,連片規模種植1500畝,是四川省標準化程度最高的高標準農田示范樣板之一。全村數字化賦能農業生產程度高,對于探索人工智能助力鄉村振興有重要參考價值。
采風行活動合影
“天府糧倉”數字永豐大數據平臺是由四川電信為永豐村承建的平臺,在這里,四川電信眉山分公司農業農村負責人為記者們介紹了中國電信助力數字眉山建設、助力天府糧倉建設、數字鄉村建設方面的工作和成效。
四川電信結合人工智能、新能源太陽能、5G物聯網技術等科技手段,在周邊良田配置了全自動跑子捕捉分析儀、蟲情監測信息自動采集系統、作物長勢監測等數字農業設施設備,通過及時采集土壤墑情、作物長勢、病蟲害防治等數據,為老百姓提供了精準智能的農事服務。
通過實時監測和數據采集,為種植大戶做科學化、規范化的支撐,幫助種植大戶科學合理地規劃土地種植,實現可持續與智慧化的農業生產。
四川電信相關負責人介紹
“天府糧倉”數字永豐大數據平臺
記者們與負責人深入交流
記者們走進田間調研永豐村農業發展的智慧化建設情況,了解到永豐種植戶通過信息與數字化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與生產效率。永豐村耕地面積6560畝,土地流轉率達96%以上,均用于糧食生產,依托水稻產業優勢,村里也因勢而為,在全省率先實現水稻“耕、種、播、收”全程機械化生產,形成了優質、高產、高效的良種良法技術集成。實現了機械化助力農業提質增效,賦能當地發展新質生產力。
記者們觀摩機械化生產
活動中,記者們與村委會相關負責人共同探討永豐村的發展格局,負責人表示,在過往的實踐經歷中數字鄉村的建設項目已初見成效,將始終堅持“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辦好”的宗旨,繼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助力農業發展。目前四川電信搭建的大數據平臺只是聚焦農業生產,未來還將整合黨建、醫療、農旅、鄉村治理四大板塊的信息,將所有板塊的數據進行實時、動態、全面的感知傳輸與智能處理分析,打通各類數據,建設互聯互通的數字鄉村。
記者們在當地進行現場采訪
采風活動結束后,記者們還一同就“AI數字人賦能數字媒體建設”主題組織了交流座談,在探索人工智能+數字人的應用場景中,共話數字人賦能數字媒體傳播的創新實踐路徑。
工作委員會由央媒、央企媒、地方數媒,門戶網站,信息搜索,視頻平臺以及從事各細分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組成,按照“倡導文明、深耕創新、促進合作、建設隊伍”的工作方針開展工作,積極倡導和推進網絡文明,促進業界交流,繁榮網絡文化。基于“數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和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的熱點話題組織本次活動,通過帶領央媒記者走進數字鄉村,實地考察當前鄉村數字化發展的創新路徑,深入了解傳統基礎農業設施的數字化升級助推智慧農業發展及數字鄉村建設。
活動相關聯系方式:
宋老師(網絡文化與數字傳媒工作委員會)
010-57234929-1053/19910088887
李老師(網絡文化與數字傳媒工作委員會)
010-57234929-1055/13310008507